English

音乐天才莫扎特嘴巴不干净英国剧坛廿年辩论终有分晓

2000-12-2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赵武平 我有话说

 世界剧坛历时最长的一场争论,最近终于宣告结束:经过二十年的缜密思考,剧作家彼得·谢弗(Peter Shaffer)坚信,由他的剧作《阿玛杜伊斯》(Amadeus)引发的争议,结果证明他清白无辜。谢弗说,莫扎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t)尽管是音乐天才,但确实就像他在剧本里描绘的那样,是一个嘴巴不干净的人。这是记者理查德·布鲁克斯(Richard Brooks)在近期《星期日泰晤士报》披露的消息。

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谢弗对莫扎特的刻画。1979年,当年《星期日泰晤士报》剧评家詹姆斯·芬顿(James Fendon)针对《阿玛杜伊斯》,发表过一篇言辞激烈的批评。谢弗的这个剧本讲述的是,由西蒙·卡罗(Simon Callow)扮演的莫扎特和他的对手、由保罗·斯科菲尔德(Paul Scofield)饰演的作曲家萨利埃里(Salieri)之间的故事。

芬顿是唯一敌视这个剧本的评论家,他尤其蔑视谢弗在戏里通过莫扎特之口吐露出的污言秽语。他先是警告读者提防受到侮慢,进而又详细列举了谢弗在剧本中安置在莫扎特之口的脏话。他对戏里的轻慢无礼极其愤慨,并暗示那些污秽语言“来自谢弗家的育儿室”。

谢弗对芬顿立时生出无名之火,及至今天仍然对他恼怒不已。他上月中旬说:“他说这部戏骇人听闻,数个月后他还又发表一篇短评,表达了同样的意思。然而,我对莫扎特的描写实际上完全正确。”

这部戏后来改拍成了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,汤姆·赫尔希(Tom Hulce)在片中出演主角。但谢弗从未忘却芬顿的怨恨─如今他终于找到了可以证实自己正确无误的证据,从而告白天下他赢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。他向《星期日泰晤士报》编辑出示了评论新编莫扎特书信集的文章。这本由罗伯特·斯佩思灵(Robert Spaethling)翻译的书简集,以确凿的事实证明那位作曲家委实爱说猥亵语言,并且偏爱“浴室”幽默。

谢弗不失时机地指出,他归到莫扎特口中的语言的确没有用错。但是直到去年仍在牛津大学担任诗歌教授的芬顿,仍然坚持认为他没有冤枉谢弗。他说,“那部戏是肮脏的垃圾,他之所以恼火,源于我是唯一敌视那部戏的评论家。”

然而,芬顿尽管接受了莫扎特爱说脏话的观点,可依然认为谢弗对莫扎特的刻画不正确,因为“他把污秽语言用来界定作曲家的性格”。成为剧作家前也是剧评家的谢弗说,他在创作剧本前,曾对莫扎特和萨利埃里的性格和为人有过大量研究。他说,“同一个谱写了那么壮美音乐的人,又爱操那种语言,这实在是个矛盾。可事实的确如此。”

那么,谢弗算是战胜了对手?《莫扎特和启蒙运动》作者、乐评家尼古拉斯·蒂尔说,他也赢也没赢。他说,“毫无疑问莫扎特好说脏话,有第一手材料能证明,他是个神经质和烦躁不安的人。但我认为,谢弗所说他的音乐和语言相互矛盾,却是个荒唐的观点。”

时下正在伦敦西区出演彼得·阿克罗伊德Pater Acroyd的新戏《狄更斯》的卡罗,表示支持谢弗的观点。他说,“芬顿的评论歇斯底里,很不恰当。彼得用在戏里的话没错。”卡罗和别人一样,相信莫扎特患有图氏综合症(Tourrette’s syndrome),每当病痛发作身体和语言就会出现狂乱。

剧作家和戏评家,或者戏剧与评论间有争论并不罕见,但是像伦敦剧坛这样一场长达二十年之久的争论,却是前所未有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